作者以投手與捕手的關係,來解釋主動式的閱讀為何,剛開始看這一段,我覺得很難理解,看到後面一後,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。
在探討「溝通」這件事上,我突然聯想到會議上,我們的教授就像是個暴投作家。
然,這個比喻有點不完全恰當;讀者想「接住」多少意念完全是看他在閱讀時多麼主動,以及他投入不同心思來閱讀的技巧為何。
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
太多的資訊就如同太少的資訊一樣,都是一種對理解力的阻礙
現代的媒體正以壓倒性的氾濫資訊阻礙了我們的理解力;他們將知識份子的態度與觀點包裝起來,觀眾或讀者直接將包裝過後的觀點裝進自己的腦海中,根本不用思考。
好的閱讀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與成長
截自第二十一章
我們的身體是有限制的,心智卻沒有限制。身體不能無限制地成長,而我們的頭腦卻能無限地成長與發展下去。心智不會因為到了某個年紀時就停止成長,只有當大腦失去活力,僵化了,才會失去了增加技巧與理解力的力量。
這是人類最明顯的特質,也是萬物之靈與其他動物最主要不同之處。心智就跟肌肉一樣,如果不常運用就會萎縮。心智的萎縮就是在懲罰我們不經常動腦。心智萎縮也可能要人的命。許多工作忙碌的人一旦退休之後就會立刻死亡。他們活著是因為工作對他們的心智上有所要求,那是一種人為的支撐力量,也就是外界的力量。
我們的身體是有限制的,心智卻沒有限制。身體不能無限制地成長,而我們的頭腦卻能無限地成長與發展下去。心智不會因為到了某個年紀時就停止成長,只有當大腦失去活力,僵化了,才會失去了增加技巧與理解力的力量。
這是人類最明顯的特質,也是萬物之靈與其他動物最主要不同之處。心智就跟肌肉一樣,如果不常運用就會萎縮。心智的萎縮就是在懲罰我們不經常動腦。心智萎縮也可能要人的命。許多工作忙碌的人一旦退休之後就會立刻死亡。他們活著是因為工作對他們的心智上有所要求,那是一種人為的支撐力量,也就是外界的力量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